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外卖大战对阿里的影响开始显现。
日前,阿里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业绩。数据显示,本季阿里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0亿元,同比下降18%。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44亿元。
看到阿里发布的财报数据,有不少人说,外卖大战正在消耗阿里的现金储备。这话没错,包括阿里自己也将经调整EBITA下降归因于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的投入。而且我们还看到,外卖大战除了消耗阿里的现金,对阿里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下面,笔者结合阿里财报数据和阿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的发言,聊聊这场外卖大战对阿里的当前以及未来的一些影响。
01
从阿里视角看外卖大战
从财报来看,本季阿里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188.15亿元,同比由正转负形成了362亿元的巨大反差。而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阿里对“淘宝闪购”的大规模投入。
在外面人来看,阿里是在烧钱强市场。但在阿里管理层看来,这是阿里对电商未来格局的战略重注,是一种战略性的主动消耗。阿里管理层视角下的这场大战,远不止于补贴与流量,更关乎生态协同与未来十年综合大消费平台的终局话语权。
下面是笔者对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要点的归纳总结。两位阿里高管在发言中向外界揭示了阿里投入数百亿补贴背后的深层逻辑。
首先,阿里管理层对外卖大战的定位很清晰:即时零售并非单纯的外卖业务,而是重塑电商增长的关键。蒋凡在财报会上明确表示,阿里的核心目标不是赢得外卖本身,而是通过最高频的外卖场景,为日活超4亿的淘宝APP引流。阿里看到了即时零售的巨大潜力,正依托自身资源构建稳健的运力体系和弹性履约网络,以应对未来增长机遇。吴泳铭则将即时零售与AI并列为阿里面临的两个历史性重大机会,公司有足够资源在这两个方向进行“饱和式投入”。
其次,阿里在即时零售上的打法是有规划、有目标,分阶段的。蒋凡在发言中表示,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首先是用户的规模和心智。蒋凡更是指出:“不能离开规模谈效率,在过去市场份额差距巨大的情况下,谈论效率没有意义”。所以我们看到,阿里官宣未来12个月投入500亿元补贴,而仅7月单月补贴峰值就超过了100亿元。
此外,阿里还通过整合饿了么、飞猪与淘天流量,构建“电商+本地生活+供应链”的生态闭环。淘宝闪购则成为流量入口,通过“闪购积分挂钩淘宝折扣”机制,将外卖用户转化为电商客户。
而且,阿里其实并不单独看待外卖业务的盈利情况,而是考虑电商的综合收益。蒋凡强调:“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考虑到电商的综合收益,我们认为可以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做大规模。
数据显示,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2025年8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月活跃买家数达到3亿,较4月增长200%,间接提升了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日均活跃骑手突破200万,较4月增长3倍。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规模和心智上的阶段性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阿里已成功达成第一阶段目标:以巨大投入换来了规模和用户心智。
但阿里管理层也清醒认识到,目前依靠强补贴推动的增长并不健康。规模领先之后,效率提升成为核心挑战。蒋凡给出了止损计划:通过优化用户结构、提升高价值订单比例、降低物流成本,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的情况下,UE亏损将缩减一半。
对未来,阿里管理层对即时零售更是充满信心。蒋凡预计,“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阿里视角下的外卖大战,早已超越“外卖大战”本身。
02
外卖大战、阿里打出新气象
外卖大战在阿里视角下超越“本身”的原因,除了阿里本身对外卖大战有着清晰的定位,还在于外卖大战为阿里带来了看不见的“气场”。
过去十年,阿里采取“集团军作战”模式,各业务单元独立对标竞争对手。这种模式在市场高速增长期有效,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组织结构膨胀,这种模式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分散与协同困难问题。虽然阿里旗下拥有饿了么、飞猪、淘票票、闲鱼及线下实体等完整生态,但这种让各业务单元独立对标竞争对手的模式,随着竞争转入存量博弈,导致资源分散和决策协同困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决策效率问题,庞大的组织架构带来了繁琐的流程和审批制度。有内部反馈指出,阿里官僚主义泛滥,各种汇报流程繁琐,决策迟缓,严重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在一些重大项目决策上,往往需要经过多轮会议讨论,层层审批,等到决策出台时,市场时机早已错过;然后是“大公司病”,为了管理庞大的“集团军”,阿里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考核体系,但这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阿里被指过度迷信外部人才,导致新员工“阿里味”不足。原有的“搏斗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繁琐的流程和应对考核中逐渐消磨。
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阿里内部士气的低落和竞争力受损。面对这些问题,阿里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战略调整。
2025年二季度,中国外卖市场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三国杀”大战。京东率先以百亿补贴进军外卖,美团被迫迎战,阿里内部将这场大战视为历史性机遇,并整合饿了么资源推出“淘宝闪购”并豪掷500亿补贴参战。
2025年4月,阿里启动“淮海战役”(内部代号),将饿了么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强化电商与外卖的一体化运营,定位从电商平台升级为“大消费”平台。阿里CEO吴泳铭在全员邮件中明确表示:“这是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也是在4月,阿里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设立一级入口,正是这一决策直接触发了后续的链式反应。
6月下旬,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在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在执行力在业务整合与资源调度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一调整为淘宝闪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10亿级淘宝用户与1.6亿饿了么会员流量相通,天猫品牌资源、饿了么供应链商家都能参与到其中,拓宽了淘宝闪购的服务场景。这种资源整合使得淘宝闪购甫一诞生就具备了“电商的价格宽度+即时零售的速度优势”,为后续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场千亿级的外卖补贴大战,不仅改写了市场格局,更意外地让阿里实现了用户规模、市场地位与团队信心的多重突破。其实也不是意外,毕竟之前阿里内部已经完成调整,开始恢复活力。
外卖大战爆发后,淘宝闪购异军突起,增长速度令人震惊。7月底淘宝单量冲到9000万单,八月立秋那几天借着茶饮促销和会员节,订单直接破亿,其中两天单量甚至超过了美团。在部分地区和时间点,淘宝闪购的日均单量已与美团相当。到7月29日,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单。如前文所言,当前淘宝闪购月度交易用户数已突破3亿,较4月前增长200%。
更值得关注的是,淘宝闪购的迅猛崛起不仅为阿里带来了市场份额和用户增长,更重要的是为淘宝APP注入了新活力,拉动了整个电商生态的繁荣。
据媒体报道,在阿里内部外卖日订单超过友商那天,业务线整体的士气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一幕,大家普遍觉得团队打了一场胜仗。
虽然笔者没能亲眼看到阿里团队士气高涨的场景,但能感受到,那个过去自信又有充满干劲的阿里又回来了!
外卖大战,打出了阿里人心中的郁气,也打出了阿里的新气象!
03
阿里的性感新故事
外卖大战不仅打出了阿里的新气象,还让阿里的新故事更性感。
本次财报电话会议,阿里管理层除了向人们阐述淘宝闪购投入百亿补贴背后逻辑,还向人们讲述一个性感的故事:AI与消费双轮驱动。AI提升技术竞争力,即时零售巩固用户生态,二者共同构成阿里未来的增长叙事。
AI方面,阿里正在从资金、极速研发、基础设施和人才等方面进行饱和式投入。资金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规模超过了其过去十年在该领域的总投资。仅在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就已超过1000亿元。在刚公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单季相关资本支出就高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研发上,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系列已迭代至Qwen3,形成了覆盖语言、多模态、数学、代码等多个领域的完整模型矩阵。此外,阿里也在自研AI芯片方面投入资源,有消息称其已开发出新一代AI推理芯片,并与英伟达软件生态兼容,计划通过阿里云提供服务而非直接销售。
基础设施方面,今年以来已在全球新启用8个数据中心(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并计划在下半年将全球基础设施布局扩展至30个地域、95个可用区,以满足国内外暴涨的云计算与AI算力需求。
通过超过3800亿元的长期承诺和过去四个季度超千亿的集中投入,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开源生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了饱和式投入。当前,这些持续巨额投入正在从技术实力、商业模式、财务表现和生态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显著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阿里云因此重拾高速增长,其核心电商及本地生活业务的效率和体验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壁垒和生态影响力。
AI,已然成为阿里巴巴新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阿里AI的发展不是孤立的,TA与阿里即时零售之间正在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助力阿里重塑商业形态,和巩固其用户生态。
一方面,AI为阿里即时零售注入智能,提升了体验和效率。例如,当用户在App中搜索“周末露营需要什么”时,AI不仅能推荐商品,还能基于实时地理位置信息显示“3公里内迪卡侬门店有货,1小时送达”,实现了从“被动满足需求”到“主动创造需求”的跨越。此外,AI还可以更精准地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需求,帮助商家进行智能选品和前置仓储,降低库存成本;另一方面,即时零售也在为AI提供养分-场景和数据。即时零售是一个比传统电商更高频的应用场景,这为AI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持续的试验场,加速AI算法的迭代和优化。即时零售连接了数百万商家、骑手和数亿消费者,产生了涵盖商品、库存、位置、消费行为等海量、多维度的实时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是训练更强大、更智能的AI模型不可或缺的“燃料”。
总而言之,阿里巴巴的AI与即时零售正发生着深刻的化学反应,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强大的增长飞轮。在“AI+即时零售”的双轮驱动下,阿里正在将自己从一个需要用户“主动来逛”的电商平台,转变为一个无处不在、随时响应、难以脱离的智能生活服务基础设施。
阿里新故事的性感之处在于,它既包含了“星辰大海”的AI技术愿景,又涵盖了“人间烟火”的民生消费。阿里股价的逆势大涨表明,投资者相信阿里正在构筑的不仅仅是一家电商平台,而是一个AI驱动的科技生态体系。